頸椎病是門診常見的疾病,是頸椎及其附件退行性變,繼而引起血管神經受壓,出現(xiàn)頭暈、頸痛、手麻等癥狀。其中以頸椎間盤退變多見。
隨著年齡的增長,椎間盤纖維環(huán)和髓核含水量表演逐漸減少,使髓核張力下降,椎間盤變薄,同時透明酸及角化硫酸鹽減少,低分子量糖蛋白增加,原纖維變性及膠原纖維沉積增加,髓核失去彈性,椎間盤結構松弛、軟骨板囊性變。在沒有后縱韌帶支持的纖維環(huán)后外側,這些變化更明顯,出現(xiàn)向心性小裂隙。腰椎間盤突出癥中,腰4/5、腰5/骶1椎間盤突出癥發(fā)病率最高,約占90-96%。一般認為是這個部位活動度大,承受的壓力比其它椎間盤大所致。無退變的椎間盤可承受6865Kpa(70kgf/cm2),但已退變的椎間盤僅需294 Kpa(3kgf/cm2)壓力即可破裂。椎間盤退行性變象人衰老一樣是必然的,關鍵是我們怎么保養(yǎng)這個間盤,讓它永遠保持6000 Kpa壓強下不破,不要一下子就讓300 Kpa壓破了。在6000Kpa至300 Kpa之間還有一段很長的區(qū)間,需要我們長期保養(yǎng)。
頸椎有著與腰椎相似的結構和功能,但承受的壓強遠少于腰椎,理論上它更好保養(yǎng)。而事實上,在日常就診中,我們發(fā)現(xiàn)頸椎病和腰椎病的比例基本上是一樣的。原因是人們不去保養(yǎng)或不會保養(yǎng),用錯了方法。其中“米”字操不但無用,還會危害頸椎,是最常見的錯誤方法。“米”字操從左右前后上下角度擠壓椎間盤,好像壓面團一樣,左壓壓、右壓壓,前壓壓,后壓壓,間盤遲早被壓扁。大部分做“米”字操的患者活動頸部時都有關節(jié)彈響,說明韌帶比較緊,是反復摩擦、受損、增粗的結果。
所以頸椎的保養(yǎng)方法應該是以靜制動。四肢越煉越好,但頸椎的生物結構注定它是越煉越突出。我們日常生活、工作交流中頸椎已經比腰椎活動多很多了,不用專門去做運動,反而是間歇讓它休息,例如低頭工作10多分鐘就要有一次平視,或用手托一下頭都是有效保護頸椎的方法。不過最有效的方法還是睡眠。